<form id="l1x73"></form>

<nobr id="l1x73"></nobr>
<thead id="l1x73"></thead>

    <em id="l1x73"></em>

    <menuitem id="l1x73"><meter id="l1x73"></meter></menuitem>

    <var id="l1x73"><dfn id="l1x73"><rp id="l1x73"></rp></dfn></var>
    <form id="l1x73"><dfn id="l1x73"><menuitem id="l1x73"></menuitem></dfn></form>
    關注
    微信
    工程機械與維修 今日工程機械
    首頁 - 市場 - 正文

    國四定價不穩,會不會引發價格踩踏?

   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(0)

    來源:匠客工程機械

    國四來了,不管你是期盼還是抵觸?國四如約而至。

    2022年12月1日起,560kW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,國四排放標準將正式實施。自此,在中國境內既不允許銷售,也不允許生產“國三”新機。

    國四來了,行業中人普遍心情復雜。按以往的情形,機型出現更新換代,大家往往寄予期望。一方面是期盼設備升級改進,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加強。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,借助新品推出適當漲價,提高銷售利潤。

    可是目前工程機械行業低迷,國內市場總量下降超40%。價格戰愈演愈烈,挖掘機、裝載機、道路機械和起重機械等,不管是通用設備,還是專用設備,均已進入微利時代。

    國三設備庫存高企,代理商買斷機比比皆是,新老交替,不是低庫存平穩切換,而是新老疊加,“共度時艱”。

    國四定價有些左右為難

    國四價格怎么定?價格定低,經營上還是難脫泥潭。價格定高,客戶不會買單。價格虛高、議價空間大,勢必造成價格不平衡、區域竄貨。假如價格比肩國三,或是價格倒掛國三,國三庫存怎么辦?

    國四上市后,市場銷量會進一步低迷。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:一是國三設備對市場需求的提前透支;二是市場進入年度淡季;三是國四產品價格上漲;四是國三庫存機以二手機的方式清庫存。

    市場低迷,會進一步加劇代理商現金流緊張。難免有個別代理商頂不住銷量壓力,價格放水是大概率事件。按目前的狀況推算,國四推出后,可能會出現價格踩踏的情況。

    什么是價格踩踏?以往價格競爭激烈時,你壓價,我也壓價,雙方都參與其中。即便我賣不成,你的價格也不會高。

    以后的價格競爭是,我沒有客戶,我也沒遇到競爭,但我先報出一個超低價。這樣,雖然競爭時,我沒有參與其中,你還是掙不到錢。我是先倒下了,你也馬上會跟著我倒下。

    行業定價往事

    行業定價往事,實際上不值一提,因為從營銷角度講,最忌諱老瓶裝新酒。行業定價往事,也可以提一提,雖然前人走過的捷徑不可復制,但前人繞過的彎路倒是可以借鑒。

    挖掘機市場還是日韓品牌的天下時,每當改款或換代時,M和N兩個日系品牌都會漲價。雖然都是漲價,可是兩家的做法并不相同,M品牌是先漲個高價,然后每年都會稍微下調一些。N品牌則是先少漲一些,然后每年都會稍微上調一些。

    兩家都是國際化的公司,也都有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,都有自己的道理。結果是,不管是銷量,還是利潤,M一直比N賣得好。當然,差距產生的因素有很多,價格策略或許只是其中之一。當然兩家也有相同點,就是漲價時都同步贈送配件,再逐步減少贈送。

    道路機械中,X和Y都是國產主流品牌,X品牌歷史悠久,其機械式單鋼輪壓路機獨霸市場多年,Y品牌是行業新銳,其全液壓單驅單鋼輪壓路機特點鮮明。Y品牌率先發力,通過宣傳全液壓及降價促銷,積極進行市場擴張。

    面對市場沖擊,X品牌重新布局價格體系,將機械式和全液壓單驅調整到同一價位,將競爭焦點轉移。競爭中的戰術和拉鋸戰,不再細講。結果是,兩強相爭,其他品牌遭殃。X和Y兩個品牌市場份額逐步上升,其他品牌市場份額逐步下降。

    W品牌是外資高端品牌,產品覆蓋挖掘機、裝載機、鉆機、礦卡等。其產品價格高,除少量大客戶外,普通散戶很難接受其價格。為應對客戶需求,其制定兩套價格體系。大客戶享受低價格,散戶則為高價格。

    有人可能認為筆者寫反了,其實沒有寫反。W品牌的邏輯是,給散戶再低的價格,散戶也極少有人能接受。不如將散戶價格作為錨定價格,起到襯托作用即可。優惠指向目標大客戶,促銷也是多種形式。 

    H是一家中小型代理商,其代理多個品牌、多種產品。雖然代理的品牌比較多,但大都是小眾品牌。該代理偏安西南一隅,市場總量也不大。經過多年的經營,在其代理的品牌代理商體系中,H大多是前三或前五的位置。其成功的原因也有很多,在價格方面的經驗是:將終端價格做高些,在客戶維護上大方些,在服務上精細些,在商務索賠上寬松些。

    消化一下上面的案例,可以得出三點值得借鑒的結論。一是定價要圍繞成本、競爭和客戶進行。二是定價表面上是價格競爭,實質上是品牌定位、產品定位、市場定位和客戶定位。三是定價之前,要進行市場推演,對布局、卡位、資源整合、犧牲局部、競爭格局變化、客戶感受等步驟和因素考慮周全,要謀定而后動。

    看到這里,有讀者會問,舉的例子都很好,但是我遇到的情況是贏者通吃。就是有些品牌利用銷量規模優勢壓低價格,利潤率降低,總利潤并不低。這種情況,筆者會在后續文章中重點來講。

    理想的定價策略

    為什么要用“理想”兩個字?因為筆者深知,一篇文章怎么能說清價格競爭的殘酷?又如何表現下三路的招式?誰不想銷量、利潤兩頭贏?可是只要一上戰場,己方還沒有出招,友軍已經殺紅了眼。

    國四是換代產品,不是改款產品。負責任的廠家,在國四選型設計上,都是大升級,而不是小調整。如某品牌挖機發動機功率全面提升,75機型功率由43KW增至55KW,135機型功率由79KW增至86KW,55機型采用36KW發動機搭配渦輪增壓(規避37KW以上機型需安裝顆粒捕捉器,并與VECC聯網)。另一品牌挖機對鏟斗、燃油箱、回轉馬達、主閥及駕駛室等部套進行全面升級。更多品牌則在油耗、一鍵啟機、懸浮座椅、后置攝像頭等方面進行改進。為什么要強調國四是換代產品,因為產品定位不同,價格定位自然不同。

    “低毛利高凈利”和“高毛利低凈利”是兩種不同的策略,既涉及定價,也涉及市場投入。低毛利在銷售開始階段容易些,高毛利在銷售開始階段會難得多,畢竟價格是成交的關鍵因素。高毛利的好處是,可以有充分的市場運作空間,可以把賺到的錢繼續投入到市場中去。到底是選擇哪種策略?先拋開競爭不談,要看當地客戶的接受程度,還要看團隊能力。

    如果我們再把指標、市場占有率、固定費用、現金流和邊際成本等因素考慮進去,你會發現國四上市后,是要活下去?還是要堅持長期主義?都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。

    筆者希望的理想狀態是“高毛利低凈利”。個中道理,大家都懂,就是能做到很難。

    再考慮到競爭,筆者希望的理想狀態是“高配價更高、低配價更低”。同一品牌同一噸級的國四產品,也會有高配和低配之分。那么高配和低配產品之間價差多少?如何定價?筆者建議要分別圍繞主要競爭品牌來定價。

    同是高配的產品,你要比主要競爭對手定價高,向客戶強調一分錢一分貨。同是低配產品,你要比主要競爭對手定價低,強調物美價廉。同一品牌內部,高配產品毛利率要遠遠高于低配產品,這樣既可以平衡毛利率,還可以互相錨定。 

    對于價格管理問題,筆者希望的理想狀態“價位穩定、促銷靈活”。很多一線人員分不清降價與促銷,客戶也不管那么多彎彎繞,便宜就好。但對于價格管理者而言,要有清晰原則,更要敢于堅持原則。你的否單,可能一線不會完全理解,可能反復解釋后,一線還是不理解。那么,得罪人在所難免。這兩年競爭如此激烈,同樣不乏價格保護做得好的公司,同樣有多種能打動客戶的促銷方式。如果你了解得還不夠,那就多問問客戶。

    總結一下,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目前的大環境確實很槽糕,國三前期透支市場、市場進入年度淡季、國四產品漲價和國三清庫存,都是國四上市后要面臨的現實問題。

    面對這些困難,行業往事已不能對癥下藥,如果說歷史能帶來一點啟發,那就是分析市場隱藏的機會,制定差異化的競爭策略。

    筆者希望的理想狀態是“高毛利低凈利”、“高配價更高、低配價更低”和“價位穩定、促銷靈活”。能不能解決價格踩踏問題?可能很難,行業趨勢誰也改變不了。我們身在行業,誰也不能獨善其身。但是,君子不立危墻之下。我們應該做的是,借助國四上市,重新定位價格體系,向死而生!

    馬斯克在收購推特后,大家再次審視這位爭議人物。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,一定會有一些做事理念和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學習。比如,可以接受失敗,但不接受放棄。最有風險的事情,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動。

    展開閱讀全文

    敬請關注 《工程機械與維修》&《今日工程機械》 官方微信

    更多精彩內容,請關注《工程機械與維修》與《今日工程機械》官方微信

    發布
    評論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