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form id="l1x73"></form>

<nobr id="l1x73"></nobr>
<thead id="l1x73"></thead>

    <em id="l1x73"></em>

    <menuitem id="l1x73"><meter id="l1x73"></meter></menuitem>

    <var id="l1x73"><dfn id="l1x73"><rp id="l1x73"></rp></dfn></var>
    <form id="l1x73"><dfn id="l1x73"><menuitem id="l1x73"></menuitem></dfn></form>
    關注
    微信
    工程機械與維修 今日工程機械
    首頁 - 資訊 - 正文

    兩項“歷史同期新高” 折射水利投資持續加力

   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(0)

    來源:匠客工程機械

    前10月完成水利投資9211億元,創同期歷史新高;全國新開工水利項目2.4萬個,為歷史同期最多;財政部近日提前下達2023年財政水利相關資金941億元,同口徑較2022年提前下達金額增加44億元……多項數據表明,水利建設正加快發力、持續加力,力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。

    業內人士表示,水利建設是當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,推動水利投資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,可進一步發揮水利投資擴大有效投資、穩定經濟大盤的積極作用。

    ▌ 創出兩項紀錄

    在貴州鳳山水庫工程樞紐區大壩和發電廠房施工現場,幾十臺大型機械設備正在作業,工程車輛來回穿梭,施工現場采取人輪休、機不停的方式,24小時不間斷作業……

    “我們將全力以赴確保工程按期交付,力爭在2023年6月工程建設達到下閘蓄水驗收條件,為建設貴州大水網、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支撐?!辟F州省水投集團鳳山水庫工程建設管理處主任盧天文表示。

    忙碌的鳳山水庫工程施工現場,是今年以來我國水利建設加快推進的一個縮影。數據顯示,今年前10月我國完成水利投資9211億元,創同期歷史新高;全國新開工水利項目2.4萬個,為歷史同期最多。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,我國將繼續加快推進一批水利工程建設,保障國家水安全。

   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建筑行業分析師蘇多永表示,前10月水利建設落實投資、完成投資規模均為歷史同期最多,全年水利投資增速值得期待。

    “四季度,水利部將繼續抓緊抓實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工作,確保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達到1萬億元以上的目標,為穩住經濟大盤作出水利貢獻?!彼扛辈块L劉偉平此前表示。

    ▌ 多方資金協同護航

    水利建設加快推進需要資金保障,財政資金、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正協同發力,為水利建設提供資金支持。

    水利部發布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已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0571億元。一方面,各級財政加大水利建設投入力度,落實水利建設資金5958億元;另一方面,地方政府專項債券、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等加力支持水利建設,其中,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落實1896億元,是去年全年規模的1.5倍;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落實2717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加1169億元。

    財政資金支持有望進一步加大。財政部日前提前下達2023年財政水利相關資金941億元,同口徑較2022年提前下達金額增加44億元。其中,提前下達水利發展資金543億元,中央水庫移民扶持基金等328億元,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70億元。

   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日前表示,在前期已獲得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基礎上,將積極尋求商業性金融政策支持,進一步拓寬中長期資金籌措渠道,進一步擴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融資規模,更好適應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資金需求。

    業內人士分析,各路資金匯聚,為水利建設“護航”,有望推動項目盡快落地實施、擴大有效投資,為穩住經濟大盤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。

    ▌ 穩定經濟大盤

    “水利建設為2022年基建各子板塊中維持高速增長的細分行業之一,項目建設需求強勁、政策力度持續加碼,水利龍頭企業的訂單承攬及項目回款能力強?!碧K多永預計,今年全年及明年一季度,水利建設投資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。

    興業證券報告認為,“十四五”期間在政策推動下,水利工程建設空間廣闊。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報告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間,水利建設將圍繞防洪、供水、智慧水利和生態修復四大投資方向重點發力,投資增速有望在150項水利重大項目規劃加速落地的推動下進入新一輪增長期。

    在加力鞏固經濟回穩向好勢頭的當下,擴大水利有效投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。

    “通過‘乘數效應’,水利投資有望衍生出新的消費、投資,拉動經濟增速上行?!北本┐髮W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說。

    來源:中國證券報

    展開閱讀全文

    敬請關注 《工程機械與維修》&《今日工程機械》 官方微信

    更多精彩內容,請關注《工程機械與維修》與《今日工程機械》官方微信

    發布
    評論(0)